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醫療傳道

阿美族的耶路撒冷-馬太鞍教會的門諾山地巡迴醫療宣教

ESG永續發展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老人暨長期照護

企業社會責任典範:Costco好市多十年捐助門諾偏鄉長者與學童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醫療發展

「吞的安全、活出尊嚴」,行動吞嚥巡迴醫療車,讓長輩吃的更安心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萬哩守護、零距關懷」門諾醫院偏鄉行動早療十年回顧

ESG永續發展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門諾醫院早療服務介入:彥彥的成長故事

安寧療護癌症防治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服貧病照護 社群好文 老人暨長期照護 醫療發展 醫護人才培育

偏鄉醫療捐款——您的每一筆捐助,都是生命的希望

ESG永續發展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服貧病照護 社群好文

門諾行動早療團隊為偏鄉家庭開啟快樂童年時光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安撫陪伴到一夜好眠,義肢矯具團隊愛與專業的守護

ESG永續發展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醫療發展

義肢矯具製作更輕省,更符合需求的數位轉型之路

山地社區醫療照護 社群好文

門諾行動早療戶外親子活動圓滿完成

民國四十三年,薄柔纜(Roland Peter Brown)宣教士在美國「門諾會海外救濟總會」的協助下,創辦了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門諾醫院的前身是「山地巡迴醫療工作隊」。民國三十七年起,一群由美國「門諾會海外救濟總會」差派來台的專業醫護宣教士們,不畏艱難的穿梭於花東地區的山地部落,為布農、阿美、泰雅等原住民及平地的貧民展開醫療服務。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民國四十二年,薄醫師將「山地巡迴醫療工作隊」分成東、西兩支。工作隊的隊員們分別在中央山脈兩側進行醫療傳道事工。他們翻山越嶺、餐風露宿;在各村落停留兩週後,又得返回平地的醫療中心領取補給品。

清晨,曙光乍現,就得撐起身子迎接忙碌而滿希望的一天。早起的原住民也早就迫不期待的排隊接受蛔蟲治療。夜晚,美麗的月光下,工作隊員們透過日語翻譯,熱切的將神愛世人的福音告訴各族同胞。

忙碌緊張的生活也有不少新鮮有趣的插曲,某日,金髮碧眼的高牧師幫忙接生了一個嬰兒,家屬們高興得竟然把孩子命名為「亞美利堅」。當時的山地村落根本沒有浴室,薄柔纜醫師也和山地居民一樣,跳進山溪裡洗澡。薄醫師就寢時,常有好奇的少年們相爭探視,他們想知道白種人是否可以不睡覺?外籍護士洗澡時,居然引來原住民婦女圍觀,他們要證實白種人的身體是不是和臉一樣白?原住民和大多數平地人一樣,初見白種人,就跟他們看到醫療隊帶去的衛生保健影片一樣驚訝好奇。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門諾早期山地巡迴的艱辛

交通、電信的不便也讓醫療隊嚐盡苦頭,深入東海岸時,因尚無海岸公路,工作人員只好背負醫療器材、食物、日用品,渡木瓜溪越過重重的海岸山脈到鹽寮。這段如今僅十五分鐘車程路途,當年足足走了十個小時。頂著烈日背負重物,還得一路開山闢路。餓了,就在河谷以石頭架鍋煮飯。累了,起水泡又酸痛的雙腳還是往前邁進。他們只有一個信念─爲主服務。

有一次,隊友們走過山巔水涯,千辛萬苦到達目的地,當地的警員卻強詞奪理的要薄醫師出示醫師執照,薄醫師怎麼可能再徒步十小時返回醫療基地拿執照?這群英雄在警員的固執下,絲毫無用武之地,於是萬分懊惱的留宿一宿,打算次日清晨打道回府。不料,次日清早,這位難纏的警員竟哀哀啼啼的捧著肚子跑到薄醫師面前:「美國醫師呀,我肚子好痛,快點救救我!」「警員先生,我沒帶執照呀!」「沒關係、沒關係,你們是醫師,當然可以醫病」。

山地的地形陡峭,跋山涉水是常事,醫療隊還走過生平所經最驚險的吊橋─兩根鐵索上下橫亙在深谷上,稍不留神就會落入陡峭溪谷。隊員們各個屏息,腳踩手握一寸一寸移過橋去。有位大塊頭的外籍隊員身背沉重醫療器材,「走」到河心時,兩根鐵索已相距數尺,望著似乎失去彈力的鐵索,大伙兒嚇的哇哇大叫。幸好帶到村里的一大桶藥品、食物很快就用完,回程當然輕鬆、安全多了。

民國三十八年就加入醫療隊的台籍林清和牧師回憶說,有一次到了一個村落,全村唯一的廁所在豬圈旁,解手時豬隻都會陪伴圍觀。地處「後山」的花蓮不僅山地環境落後,平地的物資亦普遍缺乏,薄醫師想買一張椅子都買不到,只好自己畫圖請木匠照圖釘製。薄太太來到沒有任何電器的環境,也得學著在爐灶上炊飯。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一元門診的開拓

除了盛行的瘧疾、寄生蟲、皮膚病,「營養不良」也是當時人民的普遍問題。民國五十年起,門諾醫院便在各鄉村成立「牛奶站」。該數年間,約有一萬一千名學童每日上學途中可領取一杯營養味美的牛奶。直至政府在鄉村普設衛生所,各個牛奶站才逐漸關閉。

對於結核患者,薄醫師更是懷著極大悲憫。他曾為了給予肺癆患者更好的醫療,而返美鑽研胸腔外科。爲了讓患者安心療養,還在美麗的秀林鄉山腳下設立肺病療養院。肺癆是會傳染的,薄醫師顧及病患的尊嚴,與患者接觸的時候從不戴口罩。

門諾醫院初創的前八年,對平地同胞及原住民均採「一人一元」政策,只要一塊錢可以看病也可以開刀。

正當薄醫師日夜爲病患忙碌的同時,薄太太也積極投入教會及社會服務事工。她協助美崙教會創設幼稚園、興辦英文小學讓宣教士的子女們有就學的地方,也在「花蓮未婚媽媽之家」重建未婚懷孕少女的身、心、靈。三名子女成年獨立後,她還專程返美攻讀特殊教育,以便更實際的幫助「黎明啟智中心」(門諾會智障兒童學校)的智障兒童。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在浪花鑲邊的美麗海隅譜一曲生動的山高水長,四十年來,門諾醫院從三十五張病床的規模增至今日的兩百零六床。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唯一不變的是「爲主服務」的熱忱。對原住民及貧病患者的不吝付出,仍是門諾醫院永遠的堅持。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薄柔纜(Dr. Roland Peter Brown)醫師的領導下,門諾醫院對患者的醫治是「全人」(包括身、心、靈)的醫治。醫院內有牧師及社工員,從事病患心靈的復健、協助解決病患的經濟、家庭等問題。病人返家之後,若有需要,社區保健的護士會前往從事居家護理,院內的牧師也會前往心理輔導,他們的服務絲毫不求報償。對於車禍意外傷殘的患者,醫院還請專人教導他們製作人造花、編織等手工藝,使他們重返社會後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此外,還組織「推輪俱樂部」、「洗腎俱樂部」、「開心俱樂部」(心臟病友俱樂部),使同樣病情的患者藉著各種活動互相認識、互相砥礪。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近年來,台灣經濟繁榮,病人自費就醫的能力提升很多,但仍有些特殊病患亟待救援,如早產兒、棄嬰、血癌兒童、長期洗腎的腎病患者等等,門諾醫院不遺餘力的爲他們籌設了「早產兒基金會」、「洗腎基金」、「血癌基金」。

自民國三十七年的醫療團隊,至今頗具規模的綜合醫院,門諾醫院一如薄柔纜醫師的風格─默默付出、不求掌聲。由於信仰、由於個性,薄醫師一向謙沖沉靜,不張揚自己的成就,也不習慣與媒體記者接觸,只是在異國海隅,獻上歲月菁華,在他人的土地上安身立命。而臨立太平洋濱,本地人津津樂道的「美國仔醫院」,也在偏遠的花蓮不求掌聲的耕耘了四十五個年頭,造福了花東民眾、更造福無數原住民。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原住民藉著門諾醫院得到肉體的醫治,也得心靈的復健,許多有嚴重酗酒問題的山地村落,更藉著宣教士們鍥而不捨的努力,甚至全村戒酒。早期開辦的護理學校更造就了無數山地少女。從山巔到水涯、從山地到平地,門諾醫院「爲主服務」「不求報償」的心志始終如一。

然而,這畢竟是個講求包裝、廣告的傳播時代,「沒有聲音」的方式,很難使外界了解門諾的需要,進而伸出援手。為了所愛的醫院,一向寡言的薄醫師離台返美之前忍不住說話了:

「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薄氏父子把自己毫無保留給了我們。

「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給東西、給錢還容易,最不容易的是給自己。他們把自己毫無保留的給予,不只是施捨一些禮物給你我,而是像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那樣,親身與我們同住。離鄉背景、骨肉分離甚至在炮火中出生入死,而他們卻選擇與你我同住了一輩子又一輩子。「給」不是件易事,更何況是「給自己」….。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薄柔纜醫師(Dr. Roland P. Brown)於一月九日前往總統府,接受李總統頒發的紫色大綬(三等)景星勳章,頓時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人物,盼望能藉著這次傳揚主愛,也帶出本院擴建的需要,為社會注入一股涓涓清流。

薄醫師和太太素菲(Sophie Schmidt),雖是俊男美女搶眼的一對,應當是很上鏡頭的,但是生性木訥害羞,總是默默做事的薄醫師,之所以突破以往作風接受記者採訪,並不僅是媒體記者盛情難卻,主要還是為了日夜繫念的門諾醫院擴建經費的籌募,而這次的得獎,也是薄醫師夫婦回娘家看一看老同事老家園的好機會。

由薄夫人、黃院長、呂副院長等人的陪同下,薄醫師赴台北總統府頒獎,在場觀禮的人員有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外交部長錢復、勞委會主委謝深山、衛生署署長張博雅、花蓮縣縣長王慶豐等人。過去,薄醫師曾榮獲中華民國醫學會頒的「全國優秀醫師獎」、台美基金會頒發「最佳社會服務獎」、花蓮縣政府頒授的第一位「花蓮縣榮譽縣民」、厚生基金會頒的「全國醫療奉獻獎」;如今,李總統親頒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則是對薄氏父子兩代貢獻八十年的最高肯定。

門諾各基金會以最妥善的方式,讓您的愛心善款成為涓涓細流、成為弱勢的幫助:薄柔纜醫師回美國前這麼說,「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醫療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

薄醫師在受勳致詞中表示這份榮譽不是他個人的,而是門諾醫院全體員工的榮譽,因為若沒有院內所有員工的團隊合作,他自己一個人是沒有法子辦好醫院的。他並在致詞中感謝上帝多年的帶領、太太完全的支持、衛生署張博雅署長的協助、捐款給門諾醫院的朋友,同時他將成功原因歸功於台灣這幾十年來的政治經濟穩定發展。

  • 用於癌症防治衛教與安寧照護所需,門諾在1990年成立安寧病房,透過安寧病房的設置推動『善終』的意念,看重在最後一段路身為人的尊嚴。
    用於癌症防治衛教與安寧照護所需,門諾在1990年成立安寧病房,透過安寧病房的設置推動『善終』的意念,看重在最後一段路身為人的尊嚴。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