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失智共照成為社區失智家庭的守望者

文.照片提供/曾雯婷 執行秘書

許多家屬認為「老了本來就是會忘東忘西」,或是覺得長者「都記得怎麼回家」、「都乖乖的」而輕忽了失智症的可能性。直到長者發生走失、煮菜燒房子、甚至存款被詐騙等事件,才驚覺需要就醫。但有時記憶力變差可能是其他急症造成的。例如,腦部血管梗塞也可能導致突然的記憶力下降。

超高齡社會接住老年化問題

「護理師,我爸爸得到失智症,請問怎麼申請身心障礙手冊……」,林小姐在電話那頭心急如焚地詢問,經過一番了解,原來是家中長者最近的記憶力變差、自我照顧能力下降,連如廁都需要他人協助,家屬上網搜尋失智症量表幫長者測驗,認定家中長者是失智症。這樣的問題在失智共同照顧中心 ( 以下簡稱:失智共照中心 ) 諮詢電話裡,時常被詢問和求助。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數將於 2025 年超過 20%,邁向「超高齡社會」。而年齡正是失智症風險因素,但並不是所有長者記憶力變差、自我照顧能力變得不好,甚至是變得疑神疑鬼,都是失智症,尤其是突然之間出現的症狀,更要懷疑是其他的急症。

後來我們協助安排林老先生回門診檢查,原來是腦部血管梗塞,造成老先生突然的記憶力下降、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像林小姐這樣積極的家屬,是失智共照中心樂見的。

許多的民眾仍然認為失智症是正常的老化,當社區篩檢出來疑似失智症,需要進一步到醫院檢查確診,在團隊向家屬說明時,家屬往往認為「老了本來就是會忘東忘西」、「他 ( 她 ) 都記得怎麼回家」、「沒關係,他 ( 她 ) 都乖乖的」。直到發生走失找不到人、煮菜變成燒房子,甚至老人家辛苦一輩的存款被詐騙、被當人頭帳戶時,才驚覺需要就醫。

門諾失智共照中心社區守護者

這時候被求助的失智共照中心,被當成失智症診斷得來速、或是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得來速;在追求能夠快速獲得結果的現代,許多人忽視了疾病診斷和申請相關資源,都需要有一定流程和觀察疾病病程的時間。

失智症的診斷,除了醫師看診,仍需要完成相關的血液檢查、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和心理評估和測驗;而申請身心障礙手冊,更需要定期回診,讓醫師評估病情變化,有足夠的時間確定是失智症,而非是可逆的疾病。

門諾失智共照中心主要任務,在於協助疑似失智個案進行確診,依據病情發展與需求,制定個別化的照顧計畫,每個月定期追蹤個案的病情變化,協助失智者及家屬連結社區內的各種資源,並與醫療院所保持密切聯繫,在急性症狀發生時,才能夠協助安排轉介至適當的醫療機構。

因此,鼓勵民眾和失智共照中心及早建立連結,讓失智共照中心對失智者和其家庭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就好像是失智家庭的專業朋友,隨時都能關心到需要,這也有助於能更及時的提供幫助,成為失智家庭的守望者。

失智共同照顧中心服務專線:03-8664620

Loading


探索更多來自 門諾公益捐款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社群編輯: 張小敏

♥️讓門諾好事,被更多人看見♥️ 有任何感動,都歡迎您分享: mch1948.we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