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角落中,有我陪你一起
文、圖/ 林彥文長照部督導

當急性醫療照護告一個段落,回到家中的此刻起,漫長的照顧旅程才正要開始。
當今受到少子化、老年化的雙重衝擊,誰能陪著家中年邁的父母吃飯、洗澡,又要承受他們疾病所致的不適感?誰又能在忙碌的工作生活與繫絆的情感之間,幫他們找到喘息的空間?這條路,不是只有失能長輩與照顧者要走,還有一群人,默默走在最前線。他們,就是長照個案管理員。
被遺忘的角落中,有我陪你一起
王胤蟬就是其中一位。她在門諾醫院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 (簡稱A單位)任職2年,長照服務總年資8年有餘;這一路走來服務過上百個家庭,聽過沉默的哭聲,也見過重拾希望的眼神。
她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唐伯伯的故事。唐伯伯是位獨居老人,診斷為輕度失智症,由一位熟識的朋友協助日常生活與財務管理;雖然還能自理生活與維持活動功能,但自我逐漸被孤獨吞沒。某天,朋友急電胤蟬個管員:「唐伯伯輕生未遂,我不知該如何是好」?
經胤蟬個管員了解細節後,曾是幫助唐伯伯行到所在之處的拐杖,如今卻成為自我了結的工具, 於是胤蟬個管員立刻啟動危機處理,通報「自殺防治中心」與「關懷e起來」,促請社政與衛政系統介入協助。當相關資源介入後,唐伯伯與友人的生活步入穩定;幾個月後,案友人致電道謝:「謝謝胤蟬救了他,也救了我。」
這不是胤蟬個管員第一次接觸類似的案例。她說,有些人身體明明還行,心卻早已崩塌;有些家庭資源豐富,卻因為不知從哪裡開始而陷入無助。「我不是醫生或護理師,更不是社工,但我希望當別人迷失在照顧的黑夜時,我可以成為一盞燈。」她踏實地說。
喘息服務的真正價值:讓愛延續
個案管理員是長照 2.0 政策的核心角色之一。 他們的工作從擬定個別的照顧計畫、連結各項長照服務,到轉介醫療性或社會性資源;他們的角色就像一位照顧系統的導航員,在長者與政策、家庭與服務之間,來回奔波,只為讓照顧不再是孤軍奮戰。
如今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與日俱 增。社會上卻仍有許多人不了解長照服務、如何申請哪些服務 ? 王胤蟬個管員說:「很多人申請長照服務時,都已達到累到撐不住的臨界點。但其實,如果早一點知道我們可以做什麼,也許他們不用這麼辛苦。」
在醫院裡,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搶救與治療;但出院後的日子,是一場沒有劇本的照顧長征。個管員不是主角,但他們默默守在每一位長者與照顧者的身邊,用時間陪伴,用制度支持,讓照顧成為 一種不再令人畏懼的事。 「這份工作或許沒有掌聲,但每天回家都有種 心安感。」王胤蟬說。
若您正在照顧家人,請記得,您不是一個人。 撥打長照專線 1966,彼端會有人接起來,聽你說話,陪你一起走。因為每一段生命都值得被好好照 顧,無論年齡、無論身體如何,都不該被遺忘。
立即支持:老人暨長期照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