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間照護中心:從住院到生活以購物體驗促進社會連結

學員們一起討論商品價錢、份量、成分等
我是壽豐分院男性慢性精神科病房護理師,已在單位服務四年。平時除了病人疾病症狀照護外,單位護理同仁也會依據各年度節慶設計病房活動,如端午節、中秋節、聖誕節等。這些活動為病人增加生活的變化,也讓病人在病房內的生活多些期待與陪伴。
病房主要為照護慢性精神病患,特別是急性精神症狀逐漸緩和,僅殘餘精神症狀或疾病慢性化但功能減退卻仍有復健潛能的病人。
病人間功能與狀況差異大,年齡從青壯年至高齡,自我照顧能力亦因病情不同而異。加上長期住院與社會脫節,使得走出病房、前往超市這類看似簡單的事,實則需細緻準備與考量。
走出病房,重建社會連結:慢性精神病患的一場意義非凡購物之旅
今年三月,我們久違多年再度舉辦戶外活動,將場域從病房延伸至社區,進行住院病人最期待、也極具挑戰的「全聯購物體驗」。
舉辦此類活動須考量多項細節,規劃重點包括安全與人力配置。約20 位病人參與,需評估陪同人數、分組方式、場地安全與動線順暢等。活動設計則須兼具學習與趣味,提升病人參與與探索意願。此外,活動也帶來與現實接軌的心理衝擊。例如,有病人驚訝地說:「怎麼可能一個便當超過100 元?你們一定是在騙人!」此反應雖令人莞爾,卻反映他們與社會現實的落差。
活動前我們進行風險評估與沙盤推演,設想如現場無廁所、病人未結帳即開封商品、脫隊或其他突發狀況的應變對策。

學員們與自己的戰利品合照!
護理師眼中慢性精神病患的購物復健與自主展現
活動當天,我的心情既緊張又期待。出乎意料地,整體流程比預期順利。事前規劃的動線、規則宣導與時間控制發揮良好效果,病人在小組陪伴下專注完成
購物任務。雖然多數病人表情平淡,未必稱得上「開心」,但他們專注於商品、以自己的節奏做選擇的模樣,讓我相信他們內心有所觸動。他們正用自己的方式體驗病房之外的世界,感受久違的自主與自由。
回到病房後,我們彼此分享觀察與心得,發現病人表現超乎預期,更具自律與配合。這次經驗讓我反思,我們對病人的擔憂與預設,有時可能成為限制他們
的「假設性圍牆」。未來,我們將更有勇氣,設計更多貼近生活、連結社區的活動,讓病人即使身處慢性病房,也能一步步重建與社會的連結。
Q1:為什麼購物體驗能促進生活復健?
✅購物涉及金錢管理、社交互動與決策判斷,能在真實情境中訓練生活技能。
Q2:活動對病人有什麼長期影響?
✅有助於減少對病房的依賴,增加自信與生活自主性,為社區融合打下基礎。
♥️♥️如果你也關心精神患者的社區連結與生活復健,歡迎支持並參與各類融合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重拾生活的主導權。

我要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