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臺北的醫學中心擔任重症單位護理師,後來轉至洗腎室,專注血液透析相關護理工作。身處在節奏快速、精密分工的醫療現場,每天與病人生命搏鬥,使我在技術與臨床判斷上迅速成長。

護理不只是搶救:找回最初的溫柔與尊重

當時的我,習慣透過數據與儀器來衡量護理的價值,也深信「搶救生命」是護理工作最重要的核心。然而因為家庭因素,我做出一個讓許多人難以理解的決定——離開醫學中心,搬到花蓮,過不一樣的生活。

從醫院臨床轉到社區巡迴,我成為社區偏鄉部落護理師,不再侷限於疾病的治療,而需要擴展照護範圍,涵蓋預防保健、急救、健康教育和社區合作等多重面相。看見不同面貌的醫療需求,也重新認識「護理」的角色。偏鄉的挑戰不在於疾病,而在於醫療資源的距離、衛教的落差與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在重症單位,我們強調「快、狠、準」;但在社區,更多時候需要的是耐心與關懷。我從照顧病情,轉向陪伴病人的生活。我開始學會問:「你最近藥有按時吃嗎?」「身體還好嗎?家人好嗎?工作順利嗎?」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對話,卻是陪伴他們與疾病共處的關鍵。

山村裡的腳步聲:護理師的全人照護與文化洗禮

在一次家訪中,我感受到護理的另一面——不是搶救,而是長期陪伴。在以往重症的訓練下,讓我在社區裡能更快察覺風險。曾經在家訪一位長者時,發現他出現輕微喘息,且下肢水腫厲害,長者並表示睡覺時無法平躺入睡。憑藉過去的經驗,我判斷疑似肺水腫的徵兆,隨即協助送醫治療,經醫師判定後須安排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那一刻,我深深體悟:急性與慢性照護並不是對立,而是可以整合。從病房的儀器聲,到山村的腳步聲,過往臨床上急重症的經驗,成為我在巡迴醫療中,陪伴慢性病者最強的底氣。

花蓮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也深深影響我的照護觀。我學會放慢節奏、用聆聽取代指導;學會放慢腳步與長者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與信仰,進而理解什麼叫做「全人照護」;我學會更柔軟、更謙遜地接住每一個需要照護的人,也重新找回我對護理的初衷。

護理,不只是對疾病的照顧,更是理解、尊重與陪伴生活的支持。護理,不只是搶救生命,更是陪伴生命慢慢走過高低起伏的溫柔對待。

星誠細胞生醫攜手門諾:助三民棒球隊前進大巨蛋圓夢

門諾醫院攜手酷柏光學 助體育班學生射出希望之箭

從急性醫療到社區照護:一位護理師的溫柔轉身

門諾醫院原住民族日慶典:文化榮耀與同仁驕傲

《圖輯》每周來回五十公里,她們要一起成為冬冬繼續飛翔的翅膀

行動早療走入偏鄉:看見隔代教養家庭的真實挑戰

載著長輩快樂奔向學堂:我的社區接送日記

門諾全新乳房攝影巡迴車再升級,將診間「開進偏鄉」,以智慧診斷科技為婦女健康把關

南波扶輪社捐贈超音波設備,助門諾守護偏鄉健康

健保30影像展「門諾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計畫」邀您支持偏鄉公益

失智母親重拾口食尊嚴:移除鼻胃管的愛與挑戰

「一世人你佇我心內」七七歌仔劇團花蓮場,再現門諾宣教士感動篇章

讓愛不再等待,健保30花東IDS偏鄉醫療影像展暨整合照護研討會紀實

每位家長,都是孩子最堅實的堡壘

義肢矯具師陳鴻彬:「我們不想看到弱勢者落入被剝削、身體機能又持續惡化的兩難裡。」

馬素珊校長 門諾護理精神永遠的典範

最後一哩路的陪伴

門諾行動早療服務深入社區:把握兒童發展黃金治療期

門諾守護長者每一口的安全!行動吞嚥醫療車深入偏鄉篩檢

甜點傳愛!門諾攜手將軍府送上最甜蜜的母親節

Loading

我是 責任編輯: 張小敏

♥️看見更多門諾公益好事♥️ 歡迎追蹤門諾公益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