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是一場雙向的療癒

當年東沙群島作戰的老兵伯伯,儘管雙手麻痺了仍不忘操槍的感覺!
擔任職能治療師將近十年了,除了透過專業知識協助長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所帶來的成就感外,在工作上深深觸動我的,是與個案互動過程中,那些看似日常卻無比珍貴的人生片段。
長期與年長者接觸,我發現治療的過程不只是陪伴他們走過困難,更是一場雙向的療癒。長者的人生閱歷、堅韌態度,常常讓我重新省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長者的韌性:啟發職能治療師找回職涯初心
我特別記得一位大哥,他是我重新找回職涯初心的重要原因。大哥因中風導致右側肢體不便,但他從不讓病痛定義自己的人生。一次我帶著這位大哥練習著對他極具挑戰性的上肢運動時,看著他吃力的模樣,我想試著降低活動難度,他卻回我說:「沒關係,老師,我可以做的事情,就盡量去做;不能做的,我也願意嘗試去做。」在治療室,他從不抱怨,總是主動參與每一項活動,用一種近乎溫柔的堅定,活出「生活即復健」的哲學。他告訴我,他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他要「活得像自己」。看著他一次次嘗試穿衣、煮飯、練習走路,我逐漸明白:復健不是為了回到過去,而是為了迎接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
有時候,我的工作看似只是協助他們,完成一個個動作訓練、一個個功能性任務,但在這些過程中,我們也在學習,如何活得更有韌性、更有溫度,我常覺得自己反而才是真正被療癒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我看見人性的深度與生命的廣度,那是一種只有在面對年華老去、身體逐漸衰退的豁達後,才能孕育出的智慧與勇氣。
活出尊嚴:職能治療如何重建生命價值
日復一日的治療職涯中,我學會的不只是依照流程執行技術,而是真心實意地去陪伴、去理解、去感受每一位個案背後的生命故事。這些伯伯、阿姨用他們的經驗告訴我,「活著」不只是呼吸與行動,更是願意在困難中找尋希望,在限制中追求自由。
我很感謝這份工作,讓我能在不同的人生交會點,與這群充滿故事的長者相遇。他們用生命告訴我:年齡無法抹去一個人存在的價值,而治療,不只是讓一個人重建生活能力,更是讓一個人活得更有尊嚴。
在這些日子裡,我學到的,遠比我教出去的還要多。這或許正是成為一名職能治療師,最令人感動的時刻。
Q1:復健一定能恢復到病前的狀態嗎?
✅不一定。復健的目標並非單純「回到過去」,而是幫助患者在現有條件下活得更好,重新找到「生命價值」。
Q2:除了治療師的專業,家屬能提供什麼幫助?
✅家屬的陪伴與鼓勵是最強大的支持。從日常生活中給予理解與耐心,能讓患者更有動力持續完成復健。
♥️♥️復健,是一條重拾自我與尊嚴的旅程。無論是你自己還是身邊的親人,都值得擁有支持與陪伴。

立即支持:花東醫療照護人才培育暨留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