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的某些角落,總有一些不常被看見的故事,靜靜的發生。這些故事沒有聚光燈,卻在日常的縫隙中,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

十四歲的阿天(化名),是一名國三學生。他的課後生活和同齡人截然不同—當同學下課開心地打球、玩耍,他卻急忙背起書包趕回家。等待他的,是病重的父親與沉甸甸的照顧責任。縱使心中仍渴望童年的純真自由,但現實卻讓他的青春停下腳步。

阿天的母親在他年幼時離家,從此音訊全無,留下父親與三名子女相依為命。父親則因長期病痛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必須定期接受洗腎治療,行動困難生活無法自理。身為長子,阿天不僅要兼顧課業,還要負擔家務與照顧責任:為父親備餐、翻身、如廁、半夜起床換尿布,甚至為了貼補家用,放學後到工地或便利商店打零工。對一個十四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超齡的沉重負擔。

當青春背負照護重擔:給予少年照顧者的制度與關懷

一開始,他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承擔。因為疲憊經常缺課,直到學校老師察覺異常,進行家庭訪視,才揭開阿天沉重生活背後的真相。老師們隨即連結社會資源,透過長照2.0服務與地方社福單位的協助,安排照服員照顧父親、提供交通車接送往返醫院洗腎,讓阿天能安心上課。

週末還有喘息服務介入,阿天終於能暫時放下重擔,跟朋友打球、去看場林書豪的冠軍賽,短暫地回到屬於少年的時光。

更重要的是,阿天參與公益團體為照顧者家庭設計的支持團體,結識許多有相似經歷的孩子。在分享與陪伴中,漸漸學會表達情緒、調適壓力,也懂得尋求幫助不是脆弱,而是勇氣。他的眼神,不再只是孤單與疲憊,更多了一絲光亮與希望。

不再孤單:社會安全網如何接住少年照顧者

阿天的故事不是唯一。他代表的是一群默默承擔家庭責任的年幼照顧者,他們本該無憂成長,卻提早被迫成熟。所幸,當制度的扶持與社會的關懷伸出援手,他們就能重新站穩腳步,朝夢想邁進。

照顧,不該是某一個家庭成員孤軍奮戰的責任,在老化、疾病、意外面前,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我們需要更多制度、資源與理解,去接住那些負重前行的孩子,讓他們不再被壓力壓垮,而能在支援中成長,在愛中前行。

社會安全網的存在,不只是制度的補強,更是一份溫柔的支持;不只是政策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共同的使命。

阿天(化名) 本該無憂無慮成長,卻被迫提早成熟;所幸制度與社會伸出援手,讓他不必再孤軍奮戰。

照顧不該是孩子的責任—長照2.0如何成為年幼照顧者的依靠?

醫師號召公益演出  為門諾長照唱出溫暖樂章

門諾創新服務:3D列印鞋墊與3分鐘足部快篩,守護足部健康

不放棄的護理夢:52歲羅文伶與新手媽媽陳靜的護理圓夢路

許瑞春女士愛心捐贈 為壽豐分院添加長照巴士生力軍

意外的旅程,深刻的相遇—與安寧緩和醫療的連結

星誠細胞生醫攜手門諾:助三民棒球隊前進大巨蛋圓夢

門諾醫院攜手酷柏光學 助體育班學生射出希望之箭

爆米香記憶甜:益智學堂帶你重溫純真味道

門諾「家托助攻隊」教長輩動得安全不閃腰

門諾七七週年《一世人你佇我心內》線上首映版,再現薄柔纜醫師傳奇故事

那道光,托住我:小琴感謝門諾醫院震後的身心靈支持

兩年的醞釀,他們用歌仔戲唱出醫治的溫柔  

歌仔戲說「阿兜仔」醫生的故事 –七七歌仔戲團感動演繹門諾創院歷程

陪伴不遠,在家守護—花蓮家托的在地實踐

復健,是一場雙向的療癒

從急性醫療到社區照護:一位護理師的溫柔轉身

癌症個管師:是病人抗癌旅程的導航者與守護者

從山地巡迴到綠色醫療:門諾醫院的ESG永續發展里程碑

日間照護中心:從住院到生活以購物體驗促進社會連結

Loading

我是 責任編輯: 張小敏

♥️看見更多門諾公益好事♥️ 歡迎追蹤門諾公益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