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事圖輯特派員:行動醫療篇 】
《圖輯》門諾行動醫療不放棄,將專業打包送進社區住家,在東部偏鄉的微光裡打開「第三條路」的新選項
在花東這片美麗卻交通不便的土地上,醫療從來都不只是「要找得到醫院」這件事。

義肢不適、偏鄉早療、長者吞嚥困難,這些都是許多家庭每天要面對的現實。對門諾醫院的專業人員來說,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有人因為距離、交通費、請假壓力,而被迫放棄治療。這裡紀錄了三位門諾第一線治療師的真實分享。他們帶著專業,一步步走進一個又一個家庭,也帶回一段又一段,在人生困境裡努力前行的故事。



周三上午十點,台北市與華山園區周邊依舊車水馬龍。一輛大型宣傳車停在園區入口處,幾台穿梭在車流中的計程車,車身廣告上寫著斗大的兩難議題:「不穿義肢不方便,穿了不舒服,怎麼辦?」這些「兩難」其實一直是門諾醫院在花東與民眾共同面對的課題。這次門諾醫院透過「不放棄的診間」募款活動進行前期問卷調查,也邀集「吞嚥」、「早療」、「義肢矯具」三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在華山園區與社會進行「兩難對話」。以下內容分別由語言治療師許原豪、職能治療師邱牧恩、義肢矯具師陳鴻斌三位臨床專業者,分享他們在偏鄉面對兩難議題時,所見最貼近真實的景況。

🏷️兩難之一:行動的掙扎──輔具與交通的雙重困境
主持人:「這次問卷顯示,將近八成的民眾選擇一定要穿戴義肢,顯示大家對『行動自由』有迫切需求。想請教義肢矯具師陳鴻彬博士(以下稱陳鴻彬),您在花東偏鄉服務時,看見的掙扎與挑戰有哪些?」
陳鴻彬:「這個問卷結果確實反映臨床現狀!為什麼大家即便忍痛還是要穿義肢?因為他們需要靠義肢完成日常的所有事,包括社會參與、工作養家或上學。有患者因為義肢摩擦導致胯下流血,仍然穿著來就診,只因為他們必須外出。花東地形狹長,行動不便者從富里搭一次計程車來調整義肢,費用可能高達好幾千塊。」
主持人:「那等於是一整天的工資了吧!」
陳鴻彬:「沒錯。更大的困境是,行動不便者往往需要家屬請假陪同,使得損失變成兩倍。本身與家屬都必須犧牲一天工資,只為了調整義肢讓疼痛減輕。許多台灣人不想麻煩家人,結果選擇忍耐,而這種忍耐最終可能導致感染或傷口惡化。在交通困難與身心障礙者就業不易的雙重壓力下,很多患者最後選擇放棄,真的很可惜。」
🏷️兩難之二:兒童早期療育──資源不足與發展的取捨
主持人:「在兒童早療問卷中,有近八成的人選擇在工作與陪伴孩子之間優先陪伴。想請問職能治療師邱牧恩(以下稱邱牧恩),臨床情況是否與這個數據相符?」
邱牧恩:「數據非常令人感動,透過治療師們的解讀,代表大部分的家長對早療是很重視的。早療服務是一種預防性的觀念,必須在孩子發展的『黃金期』伸出援手,但在偏鄉的家長並非都是這樣想的。」
主持人:「在介入這段所謂的黃金期時,常遇到什麼困難?」
邱牧恩:「最大的困難就是,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展遲緩沒關係,反正長大就會自己好的迷思。」
主持人:「有沒有印象深刻的個案?」
邱牧恩:「記得有一位住在離醫院大約四十公里遠的原住民小男生,在快三歲時被發現還不會說話。後來透過社區單位的資源轉介給門諾行動早療團隊介入。我們一到家裡發現這孩子都是自己一個人玩,經常光著身子在危險、濕滑或會受傷的地方玩,沒有大人陪伴或照看。他每天的玩伴就是一隻貓咪,因爲他是單親家庭,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陪伴他。透過職能治療師與語言治療師的努力,我們教導媽媽如何透過家裡的現有物品,與孩子一起講話、互動、玩遊戲。後來,媽媽在治療師鼓勵下學會自行去圖書館借閱繪本跟孩子分享,甚至還成爲鄉鎭圖書館的借書王第一名呢!」





🏷️兩難之三:長者吞嚥照護──營養與尊嚴的艱難抉擇
主持人:「關於長者吞嚥照護,問卷顯示有39%的民眾選擇裝鼻胃管,61%選擇不裝。請問許原豪語言治療師(以下稱許原豪),您如何解讀這個數據?」
許原豪:「這確實是臨床上非常掙扎的狀況。裝鼻胃管是為了提供充足營養並避免嗆食造成肺炎。六成選擇不裝,則是希望能享受美食到最後。」
主持人:「這就像是在營養與尊嚴之間做選擇。鼻胃管非常不舒服,病人與家屬都辛苦。那門諾是否有第三種可能?」
許原豪:「 其實是有機會有第三條路的,這條路既有充足的營養、確保了安全性,也能夠有尊嚴地進食到最後一刻。我們的做法就是將醫師、治療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直接送到病人的家裡,在病人家裡,我們不單純是提供吞嚥評估與治療,同時提供營養諮詢、飲食調製、照護技巧和生活功能的提升。」
主持人:「哇!這完全打包的方式很全面!有案例可以分享嗎?」
許原豪:「我們服務過一位臥床二十幾年的老奶奶,她全身幾乎都不能動,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喉嚨跟眼睛,但已經無法說話。當時她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就是吃東西開始出現嗆到的狀況,甚至引發了肺炎,家屬當時也已經準備要放棄以口進食,她的女兒非常難過,因為媽媽用嘴吃東西的尊嚴,即將被剝奪。最後我們透過醫師與團隊治療師的評估,甚至動用了儀器來輔助,制定出一套吞嚥照護方案,結果令大家都很意外,這位老奶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插上鼻胃管,沒有嚴重感染或急診就醫,甚至吃著她最愛的披薩跟波士頓派呢!這個個案顯示的不只是尊嚴、營養、安全之間的平衡,同時也讓照顧者得到了非常大的療癒!」









🏷️支持門諾醫院的第三條路,成為弱勢者的支持
門諾醫院持續推動行動醫療服務,深入更多偏遠角落,讓醫療資源真正貼近需要的人們。同時也呼籲社會各界攜手支持,讓「不放棄」成為守護每一個生命的共同承諾。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
立即支持:東台灣偏鄉醫療不遙遠計畫
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
衛部救字第1141360814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