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王文傑

72歲林先生居住在秀林鄉榕樹部落,因髖關節開刀後身體虛弱、運動量減少,且年紀大,講話不清楚、喝水常嗆到,只能低頭喝飲料。門諾醫院吞嚥團隊主動出擊,為長輩找出吞嚥障礙的原因。

偏鄉醫療車進駐:門諾行動醫療走入部落生活

門諾醫院行動吞嚥團隊駕駛全台首輛「行動吞嚥巡迴醫療車」開進部落,主動為長輩進行吞嚥篩檢及衛教。語言治療師許家寧透過動畫講解吞嚥流程及警訊,並帶隊做喉部發聲機能訓練、吞嚥功能強化運動,幫助不少平時「吞吞吐吐」的長者找出問題。林爺爺就是其中一例,篩檢後確定有明顯吞嚥困難,團隊提醒他要做後續評估與治療,盼能改善他長期進食卡關的狀況。

「有些長輩常嗆到、吃不下,其實是吞嚥功能退化,不是單純老化,更不是正常現象!」許家寧說,患者多是有明顯吞嚥障礙才會到院就診,吞嚥團隊深入社區,就是希望能早期發現吞嚥障礙高危族群,可以提早去做一些預防的工作。吞嚥困難若不處理,輕則營養不良、脫水,重則誤吸引發吸入性肺炎,有致命危機。

部落裡的健康危機:喝水嗆咳不容忽視

門諾醫院復健科醫師郭惟致表示,「喝水」這動作看似簡單,若不仔細去觀察,其實很多水都停在舌頭後根或是氣管的周圍,就像一個小水池一樣,這些液體很容易滑動,有時候在翻身或是移位的時候,就滑進氣管,時間久了就形成吸入性肺炎,後續產生的健康問題不容小覷。

且吞嚥障礙最常見於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患者及高齡者,但很多人以為是「年紀大了自然如此」,而錯過黃金治療期。郭惟致表示,吞嚥障礙其實可以透過訓練改善,「不一定要靠鼻胃管或一直吃粥!」早期介入還能預防反覆肺炎與住院。

郭惟致表示,國內65歲以上長者中,約12.8%的人有吞嚥異常,花蓮地區實務上恐破20%,每5人就有1人有吞嚥障礙。而這些長者因吸入性肺炎反覆感染的致死率是一般人的2倍,更有研究顯示,有許多長者會因吸入性肺炎而失能,甚至有致命的風險,因此吞嚥問題不容忽視。

郭惟致強調,曾有吞嚥障礙高風險疾病的患者,約有20-25%屬於「靜默吸入」,液體或食物進入氣管時不會嗆咳,讓照護者更難察覺。提醒民眾若家中長輩發生不明原因連續數日低燒(攝氏37.5至38度),就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是否罹患吸入性肺炎。

門諾行動吞嚥團隊副組長許原豪語言治療師強調,吞嚥問題不僅影響長輩的健康,更關乎尊嚴與生活品質。行動吞嚥團隊透過跨專業合作,主動將專業醫療知識帶到第一線,及早評估與介入,並持續深入其他偏鄉與長照機構,守住長輩「好好吃飯」的基本權利。這項服務也是門諾醫院推動的「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計畫」(衛部救字第1141360814號)的一環,透過社會善心捐助的醫療資源走進部落,成為最有人情味的守護力量。

星誠細胞生醫攜手門諾:助三民棒球隊前進大巨蛋圓夢

門諾醫院攜手酷柏光學 助體育班學生射出希望之箭

從急性醫療到社區照護:一位護理師的溫柔轉身

門諾醫院原住民族日慶典:文化榮耀與同仁驕傲

《圖輯》每周來回五十公里,她們要一起成為冬冬繼續飛翔的翅膀

行動早療走入偏鄉:看見隔代教養家庭的真實挑戰

載著長輩快樂奔向學堂:我的社區接送日記

門諾全新乳房攝影巡迴車再升級,將診間「開進偏鄉」,以智慧診斷科技為婦女健康把關

南波扶輪社捐贈超音波設備,助門諾守護偏鄉健康

健保30影像展「門諾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計畫」邀您支持偏鄉公益

失智母親重拾口食尊嚴:移除鼻胃管的愛與挑戰

「一世人你佇我心內」七七歌仔劇團花蓮場,再現門諾宣教士感動篇章

讓愛不再等待,健保30花東IDS偏鄉醫療影像展暨整合照護研討會紀實

每位家長,都是孩子最堅實的堡壘

義肢矯具師陳鴻彬:「我們不想看到弱勢者落入被剝削、身體機能又持續惡化的兩難裡。」

馬素珊校長 門諾護理精神永遠的典範

最後一哩路的陪伴

門諾行動早療服務深入社區:把握兒童發展黃金治療期

門諾守護長者每一口的安全!行動吞嚥醫療車深入偏鄉篩檢

甜點傳愛!門諾攜手將軍府送上最甜蜜的母親節

Loading

我是 責任編輯: 張小敏

♥️看見更多門諾公益好事♥️ 歡迎追蹤門諾公益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