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早療服務走入偏鄉家庭,接觸非常多隔代教養的家庭,透過實務工作接觸了解到形成隔代教養的因素主要還是受到兒童之父母工作因素影響,然而隔代教養家庭的成因不僅如此,透過國內外相關研究界定,隔代教養家庭成因包含:經濟因素、女性參與就業、雙親分離或死亡、父母親心理衛生因素、父母親健康因素、未婚懷孕因素。

偏鄉隔代教養家庭:成因、影響與行動早療服務觀察

從教養權利義務的關係出發,可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子女的權利義務分成:照顧因素、經濟因素、監護責任因素。然而,各位家長可以一起思考:「為什麼孩子的教與養會由祖父母承擔呢?那孩子的父母去哪兒了呢?」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隔代教養家庭背後所隱藏的議題。那麼到底隔代教養對於祖孫的影響有哪些呢?從生理、心理、社會人際及經濟支持的面向來看,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來說,有分成正面及負面的影響。駱俊賢、邱道生(2013)的研究探討中,談到正向的影響因素,包含追尋生命的意義、自信及價值感、由孫子女達成某種人生的成就、體驗及學習;而負向的影響因素,包含身心健康負荷量大、代溝及溝通困難、經濟壓力大、教養角色的混淆。

相對地,隔代教養亦會帶給孩子正面及負面的影響,正向影響的因素,包含生活品質的提升、安全穩定的依附關係、具有發揮天賦的機會、新的體驗及學習;而負向的影響則包含人際關係冷漠、自我期許低落、教育學習不彰、祖父母溺愛所產生的偏差行為。

行動早療走入偏鄉:看見隔代教養家庭的真實挑戰

然而,透過行動早療到宅的服務,我們所觀察到的隔代教養家庭,可能與上述研究所探討的因素有些異同,主要還是會受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教養態度影響,教養態度包含著祖父母的認知層面、情感層面、行為傾向而有所差異。

確實,行動早療團隊進入到偏鄉隔代教養的家庭,有觀察到不同類型的教養模式,像是開明權威型、專制權威型、包容放任型、淡漠忽視型,實務經驗上觀察較多的類型是包容放任,常說的放養,主要滿足生理的需求,但可能在行為規範上比較力不從心,也許知道孩子行為不適切,或是知道孩子可能發展較慢,需要在家裡提供更多的刺激與協助,可能有部分祖父母也比較難有具體執行的行動力,認為是父母的責任或者是自己不懂,所以有困難等。

因此,隔代教養家庭所反映的課題是「應喚醒父母親職能力及教養責任」,以及「家庭向外尋求資源及建立社會網絡的能力」,當孩子能夠擁有更多的支持系統時,家長教養的型態、態度及策略方法就有機會改變,且孩子才能克服更多刺激不足所影響的發展遲緩議題,對於偏鄉發展遲緩的孩子,更應該把握機會扶持及扶助孩子的成長。

照顧不該是孩子的責任—長照2.0如何成為年幼照顧者的依靠?

醫師號召公益演出  為門諾長照唱出溫暖樂章

門諾創新服務:3D列印鞋墊與3分鐘足部快篩,守護足部健康

不放棄的護理夢:52歲羅文伶與新手媽媽陳靜的護理圓夢路

許瑞春女士愛心捐贈 為壽豐分院添加長照巴士生力軍

意外的旅程,深刻的相遇—與安寧緩和醫療的連結

星誠細胞生醫攜手門諾:助三民棒球隊前進大巨蛋圓夢

門諾醫院攜手酷柏光學 助體育班學生射出希望之箭

爆米香記憶甜:益智學堂帶你重溫純真味道

門諾「家托助攻隊」教長輩動得安全不閃腰

門諾七七週年《一世人你佇我心內》線上首映版,再現薄柔纜醫師傳奇故事

那道光,托住我:小琴感謝門諾醫院震後的身心靈支持

兩年的醞釀,他們用歌仔戲唱出醫治的溫柔  

歌仔戲說「阿兜仔」醫生的故事 –七七歌仔戲團感動演繹門諾創院歷程

陪伴不遠,在家守護—花蓮家托的在地實踐

復健,是一場雙向的療癒

從急性醫療到社區照護:一位護理師的溫柔轉身

癌症個管師:是病人抗癌旅程的導航者與守護者

從山地巡迴到綠色醫療:門諾醫院的ESG永續發展里程碑

日間照護中心:從住院到生活以購物體驗促進社會連結

Loading

我是 責任編輯: 張小敏

♥️看見更多門諾公益好事♥️ 歡迎追蹤門諾公益粉專